找到相关内容10782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述唯识学对赖耶存在的论证

    重要的作用。   不仅如此,唯识学理论在19世纪后也受到了西方学者的重视和研究,并对近代西方哲学、社会学、心理学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。   唯识学理论的核心是阿赖耶识,唯识学之所以成为独立学派,是以...法师在其所著的《唯识史观及其哲学》一书中曾说道:   其实所谓唯识学者,乃合《瑜伽师地论》学和《摄大乘论》学而成立了。平心严格论之,唯识学为瑜伽教系内之一部派。置释尊之全部三乘、五乘之教海中,则又为部...

    上恒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153787347.html
  • 雪域风物:聆听西藏佛音

    格鲁派奉为中观正见。   在佛教哲学上,该派学者的见解颇不一致,如萨班、绒敦等多人持中观自续派见解,仁达哇则属中观应成派,释迦南杰起初是中观见,后转为唯识见,又转为觉囊派的他空见。即以此派特别推重的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363287465.html
  • 海棠山摩崖石刻中的关老爷像及其藏蒙文刻文

    研究的新探索”,《宗教哲学》(台北)2.3(1996年7月),页147-151。李福清最後这篇文章的複印件是亡友王俊中先生生前2001年自台北寄给我的,思之泫然。   [6] 李宇峰,“海棠山摩崖造像...——关帝研究的新探索”,《宗教哲学》(台北)2.3。   2003 “关公传说与关帝信仰”(1993),载李明滨编选,《古典小说与传说(李福清汉学论集)》,北京:中华书局。   李勤璞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62688659.html
  • 禅宗中国少林问禅百日峰会

      禅宗中国少林问禅百日峰会   ----中国禅宗的特色 王守常   主办单位:中国嵩山少林寺   中国文化书院   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  时 间:2009年4月28日   地 点:嵩山少林寺经堂   现场速录:郑州达成速录服务有限公司   主持人:尊敬的各位来宾、各位法师大家下午好,“禅宗中国少林问禅百日峰会”今天是第二天,我们有幸请到了...

    王守常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74788677.html
  • 全球视野下的文明对话

    接触得非常频繁。那个时候我反复问他们两个问题:相对独立的知识分子的精神能不能发展?儒家最核心的价值,在中国能不能够进一步地发展?   得到的回答有很多是肯定的。1985年,我在北大上过关于儒家哲学的...

    叶小文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24588969.html
  • 月溪法师讲四乘法门

    无为”(老子)、“清净快乐”(西洋哲学),通通不出这个境界之外。无始无明,是无知觉,无生灭、无善恶,是非、烦恼,爱欲、思想等,人人都是一样。无始无明,是无知无觉,无始有终。可以打得破的。我们的佛性,被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089254.html
  • 月溪法师讲大乘八宗修法(2)

    一个唯心论哲学,但和《起信论》等所示的唯心论大有不同。盖这宗固然说“真如”为万有本体,且说“真如”遍在于万有,但是“真如”是无为、无作用、没有生灭变化,就是有不变之性而无随缘之义的。   这宗说万有...) 、清净快乐 (西洋哲学) ,统统不出这个境界之外。无始无明是无知觉、无生灭、无善无恶,无是非烦恼、爱欲、思想等,人人都是一样,是无始有终,可以打得破的。我们的佛性被他包藏在里面,用功打破就可以见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289256.html
  • 有关生死之超常现象的科学解释及佛法解释

    生命,便可能偶而显现。而佛家所言诸天等“细身众生”和超出生死的罗汉、菩萨、佛,乃至天宫佛国等,便都应有存在的理由甚至必然性了。   国外学者,也有以类似大乘真如缘起论的绝对一元论哲学,解释生死及心灵...

    陈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4589269.html
  • 论师的业力观

    楠顺次郎、木村泰贤着之《印度哲学宗教史》,探讨轮回思想之起源时说:“大体上言之,认《梨俱吠陀》时代,未有此[轮回]的思想,实为至当。即令有之,亦不过其种子耳。然《奥义书》时代,轮回思想,已甚圆熟,亦...

    悟殷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389878.html
  • 中国宗教文化对日本的影响

    初传期佛教相比,它在社会政治文化领域的影响较大,信仰色彩更浓,而哲学思辨较少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9510289947.html